1、是那种控制方式 1 HGC+ EMP threadin之前可以同时动作但要考虑CVC串辊,是否上下辊有接触力,依据setup并考虑HGC的工作位置online 计算passline,进行EMP和HGC分配2 HGC 这种情况下液压缸行程比较长,有200mm左右 比较简单,随时可以动;横向间距主要是通过调准衬板与轴承座间隙,通过侧推缸固定垂直方向是通过调整压上或压下装置来调整的。
2、辊压机的工作原理经验和实验数据1辊压机的工作原理和结构也会影响辊缝的设置,不同类型的辊压机有不同的辊缝调整方式,比如手动调整电动调整或者液压调整等2在实际操作中,经验和实验数据也是调整辊缝的重要依据,通过试验和实际生产的经验,可以找到适合不同加工需求的最佳辊缝大小;轧制线过高或引起轧件下弯,轧制线过低造成轧件上翘,此时必须进行轧制线的调整支撑辊与工作辊配辊不当,使辊缝超出轧制线过高或过低造成原因是支撑辊更换时,支撑辊下部调整垫块厚度计算或使用错误为了防止上述问题的发生,换辊时必须根据支撑辊直径和工作辊直径进行选择和配辊在更换支撑辊时,应。
3、轧制力分布控制技术,又称DSR动态辊缝辊高精度辊缝控制DSR动态辊缝辊高精度辊缝控制即轧制力分布控制技术,是由法国VAIClecim公司于20世纪90年代推出的,主要由静止辊芯旋转辊套7个柱塞式液压缸推力垫及电液伺服阀等部分组成DSR动态辊缝辊多用于四辊轧机的支撑辊,可成对使用,也可单独使用;1根据产品尺寸和要求来调节辊子之间的距离,可以使用液压或机械方式来完成调整2在进行辊缝调整前需要确定轧机的电气和液压系统运转正常;交叉辊技术,又称PC轧机轧辊交叉辊缝控制PCPairCross的原意是轧辊成对交叉,即轧机轧辊交叉辊缝控制技术轧辊交叉系统的设计原理与采用带凸度的工作辊相同通过调整轧辊的交叉角,使得距轧辊中心越远的地方辊缝越大,实现对辊缝形貌的控制轧辊交叉等效凸度与轧辊交叉角轧辊直径和轧件宽度有关;辊缝 过小适当减小压力,加厚垫铁和调节调整螺丝辊缝 过大 加大压力,减少垫铁,调节调整螺丝减小缝隙如果是辊压机辊缝不稳定,来回运动太频繁,可以适当加大压力 希望可以帮到你,有什么问题在问我,电话见签名;精轧机辊缝调整方法如下1成品垂直直径较大水平直径稍小时,压小成品架次的辊缝2成品垂直直径较小水平直径正好时,放大成品架次的辊缝3成品垂直直径正好水平直径较大时,压小第一架次的辊缝4成品垂直直径正好水平直径较小时,放大第一架次的辊缝5如经过上述调整后仍达不到。
4、轧机的辊缝调节主要通过操作侧和传动侧的两根压下螺丝来调整轧机辊缝位置的控制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电动压下APC位置控制,另一种是液压辊缝控制HGC这两种方式在辊缝自动控制中同时存在,相辅相成,电动压下走的行程较远,可以作为辊缝的粗调或初始设置行走时使用液压辊缝的移动距离主要受到液压缸;轧机辊缝是指轧机辊子之间的缝隙它包含轧机初始设定时的辊缝值,轧机轧制过程中的轧辊弹跳值,牌坊因变形而产生的变形量,轧机压力轴承转动时产生的油膜间隙,机械各个部件之间的间隙;上辊系调平主要用操作侧和传动侧两侧的轧制力相等和辊缝相等等原理,也有其他方法,我就简单说这两种上辊系轧制力调平将轧辊压下至两辊接触,将轧制力稳定提升到到一个安全数值太小弹性变形影响大,太大会导致压靠,具体数值需要根据轧机参数确定,调整轧机两侧纠偏,使两侧轧制力相等,以此辊缝。
5、常规的辊缝控制手段主要有弯辊控制技术倾辊控制技术和分段冷却控制技术等近年来,一些特殊的控制技术,如抽辊技术HC轧机和UC系列轧机涨辊技术VC轧机和IC轧机轧制力分布控制技术DSR动态辊缝辊和轧辊边部热喷淋技术等先进的辊缝控制技术,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在此,分别就其中几种典型技术作;1首先达涅利减定径轧机调整方法S1根据坯料1502方坯及产品规格尺寸65mm,确定总延伸系数为6719S2将总轧制道次调整为30道次S3减定径4机架为必过道次,精轧机选择8道次,合理分配各道次延伸系数2其次S4根据坯料截面积及道次延伸系数确定各道次截面积S5根据各道次截面积设计道次孔型;轧制线是轧件运行的中心线,一般用来确定整个作业线的高度,而辊缝调整时用来对料型进行控制而采用的但是对于板材轧制时,有时候也靠调整辊缝来完成轧制线的调整。
评论列表